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交通工作室】让我们在“小街区”中惬意行走   ——记《成都市中心城区基于“小街区规制”的路网评估及优化规划》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从成都特色的“小街区”谈起

 

古往今来,成都市从秦朝建立成都城到清朝形成少城、皇城、大城的“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城市格局再到如今街道拓宽延伸,形成了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系统,旧城的街道特色一直延续。



 
成都特色“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

 

成都最中国”,成都特色在中国绝无仅有。它融合了都市的繁华与巴适的市井生活,总是给人一种休闲、安逸、祥和的印象,也具有其特有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谁也说不清。但当你走在老成都的小街小巷,你就会说,是了,就是它。

 

成都街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强烈的生活氛围和社区活力。玉林片区美食云集,街市繁荣,随处可见街边茶馆中闲适地喝着盖碗茶、晒着太阳人们;宽窄巷子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这些都是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成都玉林片区街边



成都宽窄巷子

 

然而,随着新城区的建设和旧城改造,成都的特色却丧失了,老成都真的面临“绝版”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交通工作室开始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 “车行至上”导致“街”和“巷”都变成了“路”

 

近年来机动化出行的强势地位导致道路改造一味通过拓宽机动车道保障车行,人行及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受到挤压,慢行环境差;巷道在旧城改造中被拓宽或消失,“街”与“巷”都变成了大马路,老成都的街道特色也逐渐消失了,导致老成都渐渐“绝版”。

 

同时,在道路设计时往往未充分考虑实际功能和通行需求,在断面设计时机械地将道路资源按照宽度等比例放大和缩小,导致道路断面同模式,道路功能无差异。

 

城市道路的特色随着机动化发展而逐渐消失,走在城中,却不知是何城。这些问题是打造“小街区”完善的路网系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毫无特色的“宽马路”,是否能够分清哪个是成都?(自左至右分别为成都、上海、苏州)

 


断面与功能无差异的次干路和支路(自左至右分别为天府二街、和硕西街)

 

找到问题症结后,我们继续思考,成都特色的“小街区”道路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呢?“小街区”的道路如何彰显成都文化,承载社区活力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交通工作室开始了调查走访行动。

 

  • 深入探索成都“小街区”特点

 

项目组从具有千年历史的少城开始,沿着城市发展的进程,调查走访了大慈寺片区、玉林片区、马鞍东路片区、人民北路片区、川音片区等十余个片区后发现,旧城中的片区内部4米、6米宽的巷道密布,居民出行方便、安全,慢行环境舒适。


玉林片区的路网及 “巷”的分布

  

玉林片区的巷

  

马鞍东片区的路网及内部巷道

 

通过深入成都市特色“小街区”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小街区”体现了慢行优先的理念,是城市文化、社区活力的空间载体。

 

  • 明确功能标准使道路各司其职,为居民提供惬意的慢行环境

 

带着问题总结与思考并参考国内外城市的规范与做法,我们制定了成都市路网系统的标准,以全面评估与优化中心城区的道路系统。为使道路各司其职,我们确定各条道路层级,对已规划的3900公里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进行逐条等级划定;并在标准中优化道路断面,强化慢行功能。其中“快速路”、“主干路”机非必须连续隔离,慢行与车行互不干扰;“次干路”机非应隔离,且设置不小于2.5米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保障慢行顺畅通过;“支路”的断面压缩机动车道,拓宽人行道,丰富街道空间,强化慢行的通达性和舒适性。

 


主干路断面示意图(成都市中心城区蜀都大道)

 


次干路断面示意图

 


支路断面示意图(成都市中心城区玉林中街)

 

道路功能明确了,慢行环境、安全性、通达性就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每条街道的活力也增加了,不再仅能看到川流不息的小汽车,而到处都将是扇着扇子、牵着宠物狗、惬意行走、络绎不绝的人们。

 

  • 提出“3900+”路网体系以丰富“小街区”路网系统

 

片区的走访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小街区”的路网不应仅仅是已经规划控制的市政道路,而应该是由多种通行空间构成的丰富毛细血管。

 

本次规划在国家规范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增加贯通居住区之间的小街小巷;开放办公、商业、商务等公服类场所类的街区;依托轨道站点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慢行廊道空间,以丰富城市的毛细血管。

 
地上空中连廊与地下商业街(自左至右分别为香港空中连廊、东京地下商业街)

 

通过优化,中心城区预估可增加“巷”总里程约1200公里,形成“3900+1200”的路网体系,规划路网(不含“廊”)达到约5100公里,整体路网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满足“小街区规制”的要求。

 

  • 用心“织网”为实现“小街区”的理想

 

爱上一座城,总想为它做点什么,就像交通工作室的成员们,每时每刻都在脚踏实地、用心地为成都规划付出着辛勤的劳动。为“织”好中心城区这张路网,他们用心感受成都小街区,用专业技术践行小街区,用辛勤耕耘打造小街区。交通工作室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成都市的交通贡献更多力量!

  

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交通工作室成员们

 

有了“小街区”,城市的活力回归了,千年古城文化重铸了,成都更加宜居了!

 

有了“3900+”的路网体系,居民出行方便了,慢行环境更加舒适了,出行更加安全了!

 

让我们在“小街区”中惬意行走吧!

 


安全、舒适、惬意的慢行环境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