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修正这个被造物主做坏了的身体。”
——东野圭吾《单恋》
简评:
一个深藏内心的秘密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
哲郎与美月久别重逢,未曾想昔日温柔干练的女子,如今面貌举止却与男子无异。
她用钢针扎破自己的喉咙,疼到在地上打滚,只为拥有男人的声线;
她坚持注射雄性激素,因为长出了胡子而露出开心的笑容;
她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只为帮助跟自己有相同感受的同伴;
她活得那么努力,那么顽强,却始终得不到亲人的认同,留给她的只有痛苦……
你能相信吗?
你知道拥有一个不属于自己内心的身体是多么痛苦吗?
你敢想象他们每日要承受社会刺向他们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吗?
我想你不能。
因为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
本期我们将走进“性别认同障碍者”
概念:
性别认同障碍症(gender dysphoria ,or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指一个人对自己出生被赋予的性别不符合自己的内心,从而感到巨大悲伤、痛苦的症状。他们通常被称作“跨性别者”(transgender)。
临床表现:
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幼儿期就喜欢穿女装、沉湎于女孩的游戏和活动,甚至厌恶自己的外生殖器,希望变为女孩,上学后会因此受到其它男孩的羞耻、嘲笑,并越来越被孤立。
有身份障碍的女孩喜欢穿男装、结交男性朋友,对洋娃娃没有兴趣,对体育运动和激烈争斗的游戏极为喜爱,不喜欢在游戏中扮演女性角色,声称自己是男孩子,甚至不愿发育、来月经。
《单恋》书中的美月半夜上厕所,发现已经很久没有注射雄性激素的身体开始出现女性的生理特征后,绝望无比地冲进了客厅的黑暗之中。
他们大部分在青春期会收敛对异性活动或服装的追求,同时仍有一部分保留男性性别的认同,逐渐露出同性恋倾向。
然而,现在社会对跨性别者的态度并不好。
跨性别者本身是正常的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持有“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男女隔了楚河汉界,界限分明”这一观点的人来说,却是陌生的存在。
这群人无法理解跨性别者的痛苦……他们不解、厌恶、轻描淡写、漠视……
仅因为和他们不同,跨性别者就被压上了名为“歧视”的断头台。
更令人心痛的是,他们头脑简单地认为,跨性别者的种种举动只不过是受了刺激,精神变态;跨性别者之所以做出格的举动,只是为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吸引关注的目光……
日本影片《人生密密缝》的导演荻上直子曾提到拍摄动机是曾经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母亲为自己性别认同障碍的儿子编织假胸。
当发现自己的儿子有性别认同障碍,想要变成女人之后,这位母亲没有责骂儿子,没有替他感到羞耻,而是默默帮用毛线编织了一对塞满棉花的假胸,还亲手帮儿子穿上胸罩。
导演在影片中还原了这个情节,让观众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开明和伟大。
本片的主人公伦子很特殊,她是一名变性人。伦子从小就把自己当作女孩,因此受到同学的欺凌,只有母亲一直在支持她,也就是上面提到那个为儿子缝制假胸的妈妈。
青春期的时候,伦子的妈妈亲自给他戴上胸罩,并且对她说:“我没生真的胸部给你,暂时用假的顶一下。”
现实中很多LGBT人士有自残,甚至的倾向,可能就是缺少这样一位好妈妈。
作为变性人,成长过程中伦子受到过的歧视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不过她已经养成了“打碎牙齿和血吞”的性格,对外总是展现尔雅淡然的一面。
伦子在愤怒的时候就会编织,让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用毛线织出108个假丁丁,然后烧掉。因为代表着她的烦恼,她要超渡过去的自己。超渡之后,就去把户籍身份改成女性。
2000年, Monica Helms 于 Phoenix, Arizona, USA 展出设计的Transgender Pride flag 。
旗帜设计者
Monica Helms
意义
天蓝色寓意新生男孩
粉红色寓意新生女孩
中间的白色寓意跨性别者
(他们有双向性别或者根本不认为自己有性别这个概念
”人类害怕陌生的事物。因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再怎么强调“性别认同障碍”这个字眼,世上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想要被接纳的心情,大概今后也无法传达给一般人吧。“
男人和女人其实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是在无限蜿蜒的莫比乌斯环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美月和那些性别认知障碍者都能像相川小姐一样觉得这样的身体构造和心理性别构成了真实的自己,根本不该有性别认知障碍一词的话,大家都不会生活得那么辛苦。
在人生道路中苦苦追寻自我的不仅仅是跨性别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
找到认识自己的正确方法。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