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2021世界VR产业博览会戛纳XR沉浸影像展圆满收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cmm6

带上4k头戴显示器,搭配360度旋转蛋椅,只需一瞬间就可以完全沉浸到电影世界中去。在《宇宙远征:初探月球》中以第一视角和阿波罗号宇航员一起登月,在《时光投影里的秘密》中带入男女主视角开启一段校园恋爱……一位刚刚结束观影的观众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原来vr电影和3d、4d电影区别这么大,感官非常震撼,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0月20日,2021世界vr产业博览会戛纳xr x veer vr沉浸影像展圆满收官。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影像展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和万寿宫“零号空间”分别设置了体验场地,线上、线下单日累计观影人次超千人。据悉,影像展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南昌五城举行了展映,几度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vr沉浸式影像展的火热程度也从侧面展现出了vr影像行业的一些新气象。

vr影像内容瓶颈有所突破

一直以来,内容匮乏被认为是桎梏vr影像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veer(北京为快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钟旭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明显感觉到内容匮乏问题有所缓解,越来越多的vr影像作品正在涌现出来。

钟旭谈到:“戛纳电影节设立了独立的xr单元,对于vr内容的探索具有明显推动作用。” 据了解,近三年来,各类vr影像作品开始接连在各大电影节或艺术节上如雨后春芛般地亮相。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有来自21个国家的37部vr叙事作品入围vr单元,其中23部作品参与了竞赛单元的角逐。

同时,由于体育赛事、综艺节目、新闻报道与教育培训等直播事件受众群体明确,商业落地相对成熟,vr直播成为丰富虚拟现实内容的利器,可较大程度上缓解目前高品质vr 内容匮乏、“有车没油”的问题。

一些专注vr领域的专业公司也在大力推动vr内容的产出。以veer公司为例,据钟旭介绍,他们一方面组建了专业团队自制vr影片,另一方面他们还会和知名ip、电影节合作,输出了大量优质的vr作品,例如网剧《棋魂》vr衍生剧、猪猪侠vr互动番外等。

“我觉得现在技术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了,利用现有的技术,我们已经跑通了影视级vr创作的全流程,现在的技术是可以做出有影视质感的作品的。”veer联合创始人陈婧姝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目前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国内创作人才的缺失,vr的创作对人才要求很高,vr的视听语言还很不成熟、需要大量探索,基本上需要创作者在传统领域有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愿意开拓创新来研究vr这个新媒介。”

要激发创作热情,还需在商业模式方面多做探索。“扩大作品配音语言多元化、利用线下娱乐和电影节进行现场展演是vr作品国际宣传的重要一环。”法国知名vr叙事工作室atlas v联合创始人安托万·凯罗尔 (antoine cayrol)认为,“多平台发行并提前进行宣传、适时促销、同一作品多版本发布也是助力vr作品获得长久商业效益的关键。”

“vr影片真正的价值是让观众可以亲自去体验、去经历、去探索,而不仅仅停留在观看的层面上。这种沉浸式的影视体验与内容共情让观众热情高涨,而观众对vr作品的了解与支持对于vr创作者、从业者而言,也是一种正向的鼓舞。”钟旭表示。

行业生态圈轮廓初现

从内容生产方面来看,vr影像作为消费者触及面最广的娱乐内容类型,从前端创作到后端发行,经历了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过程,逐渐开始丰富起来。以vr电影为例,许多知名电影公司,如迪士尼、fox等,纷纷在尝试结合vr技术,去拍摄感染力和趣味性更强的作品。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vr观影设备尚未普及等问题,目前鲜有中长片作品的呈现,多为电影体验片和微型短篇电影。不过业内人士评论称,通过一些“试水”作品已经足以看出vr电影市场发展之端倪,并对未来产生更多期待。

从设备层面来看,vr行业近几年在芯片、显示、传输、通信等各个模块高速发展,技术和内容快速更新迭代。其中,头显设备商用化发展尤为迅速。根据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4%,在2021-2025年间,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约41.4%的年均增速。行业数据显示,中国vr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413.5亿元人民币,2023年预计将达到1051.6亿元。

从资本投资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vr赛道。百度、华为、tcl、字节跳动、小米、爱奇艺等诸多行业巨头皆已入局,投融资热情高涨。仅从影像行业细分领域来看,此前,3d全景vr影像公司“看到科技”获数千万新一轮融资,产品已被cctv、skt、大唐电信、谷歌、英国广播公司(bbc)、德国电视台(zdf)、华为、中兴等诸多知名企业采用。vr影像内容平台“得图网络”也获得了数千万元融资。vr视频聚合平台veer的身后也不乏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公司、samsung next、dcm和弘毅投资等资本大咖的身影。多位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行业生态圈逐渐清晰,影像场景将成为vr崛起的下一个风口。

深度融合尚需时间沉淀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vr技术融入多种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就vr影像而言,它绝不仅仅指vr电影。vr影像的应用范围非常大,可以用在医疗、教育、文旅,甚至工业制造等各种场景。电影只能说是目前影像行业与vr技术结合最成熟的场景之一。”钟旭称。但他同时也指出,二者更深层次的融合渗透仍需时间沉淀。

以vr电影为例,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风叶风在采访中指出,“当前vr电影更多是作为特种影像开展创作的,主要应用于一些特定环境。要发展为成熟的大众消费文化产品门类,vr电影需要在技术创新和艺术创作等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  

他认为,首先vr全景影像制作技术和vr媒介显示技术需进一步发展,vr传播渠道及其设施等方面达标,即需要构建全新的vr影像工业制作标准、工艺流程和技术体系。其次,由于基于平面形式的传统影像叙事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vr电影创作,vr电影需构建成熟的vr影像艺术理论体系,依据vr影像的美学体验诉求,探索出一套基于vr电影特质的艺术理论体系。此外,vr电影作为全新的文化内容体验形式,受众对其的接受习惯需要培养,相应地,vr电影应用场景也需专门设计。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贾云鹏也表示,正如人工智能技术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诞生,发展至今才初具规模,vr电影的潜力也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创作者们不断挖掘,不断突破当前的诸多难题。未来,vr电影将稳步发展,但这一过程将会是漫长而曲折的。

“关键的突破口是通过vr行业和传统影视动画内容行业的跨界合作,降低vr创作对于传统创作者的门槛,打破行业之间的认知壁垒,大家共同探讨和摸索出适合vr影像表达的方案来。” 陈婧姝说道。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