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寻踪
——访冯梦龙故居
作者:袁蕙
2015年四月,和友人开车穿过漕湖,向南进入了苏州相城区黄埭镇,去寻访冯梦龙故居!
从镇旁徒步进入村庄,四周的田野在春日里麦苗葱茏,一趟平旷,花香袭人,不时见到农人在地里耕种庄稼。这里虽然偏僻,但纯净清静,犹如《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世外情景!
距离现在四百多年的冯梦龙,在当时的社会留下了许多巨作,尤其是《杜十娘》把大众平民中各层次女性心理民众心理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杜十娘是那个封建社会扭曲人性的一个悲惨写照,冯梦龙对女性不公发出呐喊,他“借男女之真情,发礼教之伪药”,敢于向现实说话,表现了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特质。
于是,在他的另一部小说《白蛇传》中,一个追求女性婚姻自由的个性女子出现了!她唤醒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女性沉睡的心灵!
以《白蛇传》为代表的爱情小说,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在中国大地上吟唱着,追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打破不公平遭遇,再也不要用杜十娘的牺牲来作为永久的悲剧,要用白娘子的勇敢精神去挑战,更要有小青这样的大众人物来拥护!
也许冯梦龙因自己的遭遇,启发了灵感,通过叙说故事里的爱恨情仇,把青年时代的他的愁闷不得志和放荡不羁融入其中。
冯梦龙科场不中,情场失意,双重打击重重击垮了他, 相思成疾,冯梦龙步履蹒跚回到家,爱的希望破灭了他青春激扬的心灵,在年轻的心里纠结,而翻腾倒海,终于关上大门,把一腔火热的爱转为相思的泪,嚎啕痛哭在他灰墙青瓦的小屋里!
从此他足不出户,潜心投入创作中,也许他就是那个许仙,在等待着五百年前擦肩而过的候慧卿,希望有来生,候慧卿像白素贞一样为报恩再次轮回到他的梦里,他把大量的民歌散曲收集整理了起来,通俗的文学小说让人们受到了启示,直到他57岁时,冯梦龙被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以后回到家乡。
他不仅为文学创作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说和诗歌,也为国家的命运忧愤担虑着,在明晚时期,已经70高龄的冯梦龙,面对南下的清兵,积极奔波在反清道路上,不辞年老,进行抗清宣传!73岁清顺治三年春天,带着他未了的心愿,终于不堪年老体衰,忧愤而终!
走在冯梦龙家乡的乡村小路上,抚摸着他的一部部小说,想着为旧社会尊重女性喊冤的他,想着他的晚年忧愤,不知不觉在行进中到了冯梦龙的故居,一只玲珑小鸟从枝头“唧唧”跃上灰墙青瓦的屋脊,声音委婉清脆,犹如昆曲里可爱的小丫鬟,似乎在声声叫唤着旧主人有客人来了!
正在修缮中的冯梦龙故居,是前后两进的典型明清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居,和以前普通人家一样,房前树木葱郁,菜畦碧绿,屋后小河流淌,杨柳拂水,木格的排窗透着古老的深沉,阳光从每个格子里射进屋内,成为多种虚实的射线,照亮了老屋。
旧式灶台似乎正要冒出炊烟之气,飘出可口饭菜;一口老井守着年代的沧桑,依旧流动着清甜的甘泉,在庭院里原地等待着它的主人;几个木工师傅头也不抬,在认真修缮着四百年前这充满文学味的老屋子,他们虔诚的在为这位黄埭镇冯埂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人,铺好每一寸砖,做好每一扇精致的窗!
和友人用敬仰的心情,在周围瞻仰了一圈。冯梦龙故居虽然人去屋空,几百年的历史转变,早已沧海桑田,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冯梦龙在失恋后,他挑灯夜战启动着他的智慧和灵感,抒发着他的文学才华,奋笔疾书在这偏僻的乡村,伏案书写着人生一页页光彩的文章。
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创作上,他是面向大众的,面向整个社会的,因而他是伟大的,他是一个时代文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学历史的精彩传承!
编辑:诮[qiào]请
原载于《读读写写》报2017年1期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读读写写》报收读书或创作感悟千字内原创首发美文。
邮箱:yzstcm@126.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