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西浦知道 | 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什么没有围墙?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浦小西有话先说

今天,浦小西后台留言有个“有趣”的问题: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什么不建围墙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浦小西整理了四年前(2012年)的两篇新闻报道,以供浦粉参考。也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在线交流。

无“围墙”的国际化中国大学

 

中新社记者 盛捷

在苏州独墅湖边,坐落着一所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高校——西交利物浦大学,有别于传统高校设计的是,这所学校没有围墙,整个学校完全融入的周围的社区,与四周的生活紧密相接,处处是入口,处处是出口。12日,面对记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说:“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中国大学,不仅是形态上没有围墙,在理念、资源和思想上都没有围墙。”

生态上无围墙

西交利物浦大学,,。整个学校俨然一派现代化的教学楼设计,一座占地60000平方米以太湖石为灵感的现代化教学楼(浦小西:应为图书馆大楼)甚是夺目。但是有别于其他国内大学的是,这所学校没有了传统学校的围墙,完全融入的周围的社区,与四周的生活紧密相接,处处是入口,处处是出口。

席酉民对学校的无围墙的设计,介绍道,我们是有意识的没有围墙,从生态上没有围墙,因为大学向社会开放,社会也需要大学的融入。

管理理念上的无“围墙”

 “在管理上,我们是没有围墙,我们需要我们的学生用国际化的视野来看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有全球的视野,不要用自己狭隘视野去看世界,而是要用世界的思维去看世界,世界是多样的,世界的民族是多样的,世界的国家是多样的,世界文化是多样的。

在席酉民的眼里学术体系的特征是自由活动、自由探索、静心研究,行政权力要利用权力和资源为学术活动创建和提供高效的支撑和服务,而不能成为领导者也不是管理者,学术体系与行政体系的共同目标是打造无形的、友好的、无缝链接的学习和研究平台。这意味着,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和老师成为主角,而行政员工甚至是学校领导则一同成为搭台的人。

师资的无“围墙”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园里,教授100%来自全球招聘,并完全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队伍。大学教师来自10多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毕业于世界各大名校。

席酉民说:“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来自于全球,也希望老师能放眼全球,这样才能培养出世界性的人物。”

学生思想上的无“围墙”

在国内的大学中,学生犯了事,大多由学校出面解决。而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不会为任何人出面,该谁负的责任,谁就必须自己承担。

席酉民告诉记者,“他们迟早要走上社会,那个时候不会有人帮他们承担任何责任,他们必须学会面对,与其那时手足无措,不如现在未雨绸缪”。

“西方大学视学生为成人,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完全有权决策。中国的大学,大部分把学生当成孩子,看着他、管着他,不松手,不给他们空间。”席酉民向记者表示,西交利物浦大学从学生入学那天起,就要让学生和家长改变对学生的看法,他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已经是成人,应该有独立的责任、独立的决策。但同时你可能长期被呵护,没有成熟,需要一定的帮助、指导或服务,学校会提供这样的指导与服务。(中国新闻网:2012年6月12日)

观点

去掉围墙才有开放现代的大学

 

中国教育报记者 缪志聪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旁边就是独墅湖,谐音“读书”。湖边可以听到地道的苏州评弹,也口耳相传着现代的读书故事。如今这所带着“试点”意味的大学,更像是一所小镇,没有围墙,没有保安把守的大门。体育馆、图书馆旁,生活在周边的老人安静地散步,就像苏州市的生活广场,恬静而充满人情味。你很难在实地弄清楚哪些建筑属于学校,哪些属于社区。

西交利物浦的执行校长席酉民也有些与众不同,他是个“微博控”,自2010年9月1日开通微博以来,到现在已经发了2200多条,有粉丝近4万人。学生大小事都可以通过微博找他,无论是咨询或是责问。“我们的愿景是成为一所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席酉民说,“这所大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去行政化,它将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道路。”

 “去掉围墙,而后才有开放、现代的大学。”席酉民告诉记者,这里的教学体系也正如它的布局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没有大规模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完全自治;教授除了上课以外,只告诉学生他的教学任务,学生完全自学,学校只是引导和服务。该校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大四学生于天霖如今已经收到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入学录取通知书。“虽然教授不会管着你,但看着别的同学申请到那么多的国外名牌学校,自己如果不努力,会有一种危机感。”于天霖说,在西交利物浦没有过多拘束,学生有自主性,但压力一直存在,并内化成动力。

与学生有同感的是该校的行政人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学校的制度设定里,他们要利用权力和资源为学术活动创建和提供高效的支撑和服务,既不是领导者也不是管理者。

相反,教授们则要繁忙得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们100%来自全球招聘,并完全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队伍。大学教师来自10多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毕业于世界各大名校,因此学术思想在这里不断碰撞、交汇。赵策洲副教授告诉记者,学校的中层干部中没有一个是教学的教授,包括聘用教师在内的很多事情都由教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做主,“在大多数的评审表格上,并没有行政人员签字的地方”。

这一整套去行政化的制度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西交利物浦首届136名毕业生中的绝大部分已奔赴全球各知名大学继续进修,而今年毕业的第三届毕业生中也有超过10人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录取。

“从学生入学那天起,西交利物浦大学就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成人,应该有独立的意识、独立的决策。但你可能因为长期被呵护,茫然无措,所以需要一定的帮助、指导或服务,学校会为你提供这样的指导与服务,但仅此而已。”席酉民说。(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8月30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