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小时候谁没养过蚕宝宝,可是跟人家蚕农一比,简直弱爆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乡土乡情” 可以订阅哦!

时候谁没个养蚕宝宝的经历呢,到现在也是这样,校门口总是做学生“生意”的好地方,现在是什么行情不得而知,小编那会儿蚕宝宝很便宜,就几毛钱,还能挑选自己觉得好看的,然后在小盒子里铺上几片桑叶,小心翼翼的运回家去。


茅盾先生在他的“农村三部曲”第一部《春蚕》里,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农村蚕事活动的种种风俗习惯,如把初生的蚕蚁称为“乌娘”,“收蚕”即为“收蚁”,必须避开“谷雨”那一天。这是什么缘由,茅盾也不知道。



 
江苏徐州睢宁县的养蚕习俗在徐州甚至苏北都很盛行,但与江南有些不同,可谓平分秋色。


睢宁蚕农称蚕为“蚕宝宝”、“天虫”,养蚕女性无论婚否,都称“蚕姑娘”、“蚕大姐”。
养蚕之前,先要孵蚁蚕。由蚕姑娘(多为老太婆)身穿棉袄,将蚕种焐在胸口,靠体温使之孵化,称为育蚕种。育种期间,不得外出,蚕姑娘要少言寡语,消除杂念,家人也不许打扰她。



   桑树发芽前,蚕农要准备“元宝”与酒菜,携香秉烛到蚕神庙跪拜磕头、通神许愿、祈求保佑蚕桑丰产丰收。
   养蚕期间,忌说“死”,见到死蚕只能悄悄拣出,不能言传,只能用手语交流。


蚁蚕孵出后,蚕室内门要挂布帘,并要放置火炉升温饲养。在此期间,各家关门闭户,不相往来,称为“关蚕门”。
蚕过四眠后,是大蚕吃叶盛期,叫“打老食”。上簇初期,家家编蚕山,这时邻里间才能串门,评看结茧情况,俗称“看山头”。

   关于蚕吐丝,我们打小就了解,而中国是丝绸古国,细细的蚕丝,牵引出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生产丝绸的中国,产生了四大名锦:广西的“壮锦”,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

   不过,少有人能体验到养蚕人生活中那些听上去既繁琐又苛刻的程序和规矩,然而他们对于这种劳作的精细,敬重,和虔诚,令人感叹。

春蚕不应老,
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鸣谢
江苏省睢宁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张新艳

 
微信:xtxq2014
 
微博:乡土乡情
编辑:渠晓静、雷雪
责编:舒晶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