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覆映 | 毛线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一张遗失的照片中,母亲穿着蓝色的毛衣,具体的款式已记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件手工织的毛衣。在我五六岁时,母亲经常织毛衣,选完样,或者自己构思完图案后,便到毛线店称来毛线,色泽、粗细、质感都有讲究;有时也就地取材,在前些日子剩下的各色毛线中,构想出一个平常或奇妙样式来,不过也有颜色“混搭”失败的时候,那便成了一件东缝西补的现代主义艺术品了。挽线的功夫常常是要我和父亲做的,将线团挽成线球,母亲便可以起针了,双手一伸一缩,流畅自如。在几日茶余饭后的谈笑间,毛衣就显出雏形了。儿时,我们一家三口的毛衣,大多是母亲亲手织的。此外,家里毛线织的拖鞋也都是纯手工制品。


毛拖的鞋面是也是栩栩如生的图案,小狗、小猫、小鸡、鱼鸟花草都有,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和性格特征选择,上了年纪的人多穿深色、纯色的,孩子穿的也很活泼。秋末,毛拖便从衣柜,或者鞋架的底层,被取出,见证一家人一整个冬天屋内外的行迹。在暮春的时候,再次被雪藏,年年如此。因为脚上的消耗厉害,换毛拖的频率要比换毛衣高得多,这是对我的父母而言;而年幼的我,每年都在长高,毛衣换得当然毛拖快,无跟的拖鞋稍微露出点脚后跟是没有关系的。


遗憾的是,不知是毛线成本高了,还是母亲有了其他的兴趣爱好,我上了小学之后,母亲便织得少了。而她的那副毛衣针,浅灰色的,还时常被我拿出来把玩。从那以后,我穿的都是服装店里买的毛衣。而让我想起便心里一热的是,我的父亲把一件毛衣穿了二十多年,它从记忆中的深蓝变成如今的浅色,从前质感软滑,如今已有些紧硬,这件毛衣的历史与我的成长相互见证。父亲是一个恋旧而节俭的人,我想不愿舍弃的原因里,应该还与母亲有关。

我不再喜欢穿毛衣,是在一次烫伤之后。一个冬日,在幼儿园,我撞翻的一小桶作为晚饭的“大锅方便面”,因为穿的厚,烫伤不重。但毛衣上的留下的是什么味道呢?裹着毛衣,间歇呼进鼻腔里的是,类似冬天刚刚发臭的剩菜的气味,不浓,但间歇时间短,还夹体表的温热。本以为衣服洗过之后,那味道就不再存在了,可是那味道,那最终使我对毛衣生厌的味道,竟久久遗留在我的所有毛衣上,现在回想,定是心理的恐惧作怪,每次从穿毛衣的那一刻开始,这种味道就成了我呼吸的负担。后来,索性永远拒绝毛衣近身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