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
《走进诺贝尔医学奖》
会如约同您见面
每周我们会向您介绍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
展现获奖者的杰出贡献和波澜起伏的人生
在不知不觉、不紧不慢中
品味医学的进步和博大精深的医学史!
田颖医生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点击上方语音,收听【走进诺贝尔医学奖】
195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沃纳·福斯曼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沃纳·福斯曼
(1904年-1979年)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1895年-1988年)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1895年-1973年)
获奖年份:1956年
获奖理由:
发现了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
沃纳·福斯曼
国籍:德国
人物小故事:以身试验的科学家
1929年,福斯曼在维多利亚医院当外科医生助理,有一天,在阅读心胜病变相关书籍时,他突发奇想:传统的心脏检查方法,诸如叩听诊法、X射线透视法、心电描记法等,对心脏外科的诊断和适应症来说都远远不够用,应该发明一种触及心脏内部的方法,用以近距离地、直观地观察心脏运动及病变情况,便于给药和治疗。
不久,福斯曼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一个可弯曲的细软管从肘部通向心脏!并把这个想法马上告诉了他的同事。负责医院管理事务的卫生委员是福斯曼父母的好友,他被福斯曼这个大胆的设想吓坏了,认为此法“亵渎神灵”,因为当时心脏手术是违禁之事,他更不同意福斯曼用自己的身体做此实验。于是,福斯曼只得自己暗中行事。在福斯曼的一再请求下,他的朋友和同事罗迈斯在他肘部做静脉血管穿刺,然后把毛线般粗的软导管涂抹了经过消毒的橄榄油后,将软管小心翼翼地朝福斯曼的心脏部位推进。当导管推进至锁骨部位时,刺激了福斯曼,他咳嗽起来。被吓坏了的罗迈斯不顾福斯曼阻拦,立即把导管退到体外,第一次试验就这样失败了。
一周过去后,福斯曼再次进行试验。他在自己的左肘窝局部麻醉下切开肘前静脉,自己把导管插入静脉,并沿着静脉血管向前推进,然后借助于身边的X光荧光屏前面的一面镜子观察,终于将导管推进了自己的右心房。还摄下了X线照片。在整个试验中,他没有感到痛苦,只有些温暖的感觉,说是“就如同注射钙剂后的感觉一样”。
自此之后,福斯曼先后在自己身上做了九次试验,用尽了所有的周围浅静脉,并且曾经将浓碘化钠溶液注入导管内,拍摄到极淡的右心造影照片。
随后,福斯曼撰写了题为《右心导管检查术》的论文,报告了他的心脏导管术及其在诊断治疗上的作用,但并未受到医界的重视和支持。
个人履历:
1904年,出生于柏林;
1929年,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将一根橡胶管从自己的臂静脉一直连到右心房。然后使用X光照片来记录手术。
1930年,在多个医院担任高级医生;
1931年,在德国外科学会上做报告,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效果;
1932年,;
二战期间,担任外科卫生;
二战后,,有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而在他夫人所在黑森林的一所诊所工作;
1954年,;
195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他在杜塞尔多夫的一所医院获得了主治医生的职位,在那里他一直工作到退休;
1977年,洪堡大学医科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1979年,逝世。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国籍:美国
人物小故事:千次试验终获成功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肯森·威廉·理查兹对福斯曼的心脏导管十分感兴趣,他们改进并应用此技术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及循环呼吸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并将获得的诸多成就公之于众。从此,福斯曼的心脏导管术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
到1945年,他们已经累积了1200次心脏导管术方面的经验,为心脏手术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个人履历:
1895年,生于巴黎;
1914年,开始学习医学;
一战中,在军队服役担任军医;
1925年,进入巴黎医院实习;
1930年,取得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在贝尔毕优医院的哥伦比亚大学结核科作研究生,不久升为主任研究医师。此后决定定居美国,在这里与W·理查兹共同进行人体呼吸生理及病理学的研究工作达25年之久;
193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学讲师;
1940年,和W·理查兹首先将福斯曼的心导管术应用于人体,即通过心导管术测定心脏各部位的血源量及压力。他们还采用心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术判定心脏功能和心脏病的本质及其程度,阐明了心肺之间不可分开的密切关系及其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心脏生理学及心脏外科学的发展;
1941年,加入美国籍;
1951年,升为教授;
195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8年,逝世。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国籍:美国
个人履历:
1895年,生于美国;
1917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士学位;
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在哥伦比亚内外科医师学院进行研究;
1931年,理查兹开始与考南德合作研究心肺疾病;
1940年起,与A.F.考南德合作改进福斯曼的心脏导管插入技术,并首先成功地应用于创伤性休克的血液动力研究,又推广到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1945~1961年,任贝尔维尤医院第一分院院长;
1947~1961年,兼哥伦比亚大学兰伯尔特医学讲座教授;
195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因病退休后仍保留着兰伯尔特荣誉教授职位;
1973年,逝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