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材养生第1期
整理:王鑫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此时此季,正是食蟹当时。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寒,螃蟹性本寒凉,脾胃阳虚、中焦不足体质的人群不适合食用。然而,在蟹肉肥美的季节里,吃货们不想错过这一年一度的美食,该如何是好呢?且看下文中医支招。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相生相克,温阳即可散寒,温即可解寒毒,在烹制螃蟹时加入紫苏、生姜即可减少螃蟹的寒性。
紫苏,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郁止呕、安胎、解毒的功效。清代苏州名医郭佩兰在其《本草汇》中记载“紫苏,味辛,性温,阳也。……安胎顺气,解鱼蟹毒。”这里的“毒”并非代表蟹有毒,而是中医认为螃蟹性寒,称之为寒毒,紫苏性温即可以解寒毒。
生姜,相对于紫苏,老百姓对生姜更为熟悉,比如苏州的老百姓在吃大闸蟹时就会蘸些姜末。生姜与紫苏一样,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止呕的作用。古人说:“秋不食姜,令人泻气。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姜不禁。”意思是指,生姜四季皆宜。
再次提醒:虽然紫苏、生姜可以化解螃蟹的寒性,但仍不能食用过多,凡事有度,吃得过多对脾胃功能不利。另外,痛风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