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了
《苏州市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苏州教育未来五年的发展有了方向
在规划中
明确了
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目标
规划中强调
转变教与学方式。遵循移动互联时代学生思维方式与认知规律,广泛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推动移动终端、在线学习、学科工具和穿戴设备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应用,探索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深入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开展基于学情数据的个性化教学实验。到2020年,探索形成一人一案的信息化因材施教模式。
所以
在教育应用环境升级与教学方式转变中找到一个平衡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长戴永
就早已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如何在第一时间
抢占未来教育发展高地
他有了自己的思考
并带动全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因此
苏州市第三中学也成为了
苏州教育信息化的标杆学校
多次接受国家部委、省、市级领导调研考察
还被美谈为
全国教育信息化看江苏
江苏教育信息化看苏州
苏州教育信息化就要来三中看一看
今天
小编就带您瞧一瞧
戴永校长是如何有“想法”,赶“时髦”的
戴永,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苏州市物理学科中青年带头人,第二批苏州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戴永校长1991年8月参加工作,在江苏省苏州中学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他在苏州中学工作24年,其间在本部任职副校长5年,在苏州中学园区校主持工作3年,2014年8月任苏州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2016年8月调任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校长。
导言
苏州三中是苏州市最早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学校,早在1999年,学校就建成千兆校园网。2014年8月,学校利用校园整体改造之机,率先在苏州市高中校中建成36室starc+双屏教学系统,实现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年多来,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苏州市第三中学
抢占未来教育发展高地
戴永
【进程】
苏州教育信息化就要来三中看一看了
2010年11月,《苏州市第三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第十八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用279字对苏州三中“十二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作了描述,提出“学校信息化程度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014年8月,校园整体改造主体工程完成,弘道楼38个教室均安装starC+双屏技术系统。学校利用暑期进行全员培训。苏州三中教师正式告别“黑板-粉笔时代”。
2015年9月,设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研组”,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2015年9月,建立信息化教育改革实验班,对实验班各科教学进行跟踪研究。
2015年12月,学校制定《苏州三中信息技术应用奖励条例》,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2016年1月,制定了《苏州市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第十一条,标题为“建设以‘深度融合’为指向的信息工程”,指出:学校遵循“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将建设以“深度融合”为指向的信息化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分四款:“提升学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共计669字对苏州三中未来信息化工程建设进行了描述。
2016年2月,建成电子班牌。2016年4月,建成苏州三中数智空间(极课大数据中心)。
2016年6月,施黎伟等6位教师申报6个微型课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方面的研究。
2016年10月15日,。
2016年10月21日,学校举行大型对外教学展示活动——“信息技术条件下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研讨”。
2016年11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考察苏州三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同日,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委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苏州三中设分论坛,学校承担了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展示的任务,学校6位教师运用starC+双屏模式进行教学,精彩纷呈。
2016年月11日30日,北京市教育考察团考察了苏州三中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他们认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看江苏,江苏教育信息化看苏州,苏州教育信息化就要来三中看一看了。”
目前,学校拥有5间全功能的未来教室,全部43个教学班教室都实现了starC+双屏模式教学;引入“极课大数据”系统,实现精准教学;引入电子班牌系统,对教育教学进行数字化管理。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学术研究氛围。
【亮点】
覆盖广阔、深度融合常态呈现、效益明显
苏州三中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是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瞄准前沿,在苏州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概括起来,呈现四大亮点:
覆盖广阔。苏州三中的教育信息化已实现了全覆,涵盖OA办公系统、电子班牌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管理、starC+双屏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极课大数据分析下的准精定位教学等。尤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最为突出,目前已实现了所有学科的覆盖,每一位三中教师都能熟练应用starC+双屏技术进行教学。教育信息化将学生、教师、家长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整个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资源。
深度融合。苏州三中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发展非常快,一年一个台阶:2014年,苏州三中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限于OA办公系统、starC+双屏技术在教学中一般应用,我们可以称苏州三中教育信息化1.0版;2016年上半年,苏州三中建成电子班牌、数智空间(极课大数据中心),加强starC+双屏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我们可以称苏州三中教育信息化的2.0版;2016年下半年,苏州三中加快教育信息化工程,重点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starC+双屏技术和极课大数据的对接,教育信息化朝生态化、自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称苏州三中教育信息化的3.0版。
常态呈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不再是公开课的表演,而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常态。2014年,学校新教学大楼弘道楼落成,全面推行starC+双屏技术,将一些信息技术较差的老教师逼到了“绝境”,因为,不会使用starC+双屏技术,你就无法上课。老教师只能学习新技术,这叫绝处逢生。老教师们凭着韧劲与坚持,终于也能熟练地运用起starC+双屏技术。当然,更多的中青年老师是尝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甜头,在运用starC+双屏技术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施黎伟老师对starC+双屏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制作了400多个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他说:“信息化教学看似耗费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是提高了效益。更主要的是投入让我获得了一种幸福感。”
效益明显。一是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情境性、自主性、交互式、合作学习等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落实。二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创新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三是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和美誉度。据信息化教改实验班跟踪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改实验班,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北京、河南等教育考察团纷纷来苏州三中参观学习。
【经验】
以思想为引领、研究为重点、激励为保障
以思想引领教育信息工程的发展。2014年,学校决定新教学大楼全部采用starC+双屏技术,迈出了苏州三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的一步。我们认为: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在教育革命,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15年,我们思考:“互联网+教育”,教育走向何方?我们的答案是:教育将走向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更坚定了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决心,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2016年,我们建成电子班牌和数智空间(极课大数据中心)后,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让教育回归人性;将小数据变成大数据,让教育尊重规律。”意思是要运用极课大数据实行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正是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着苏州三中的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的前列。
以研究深化教育信息工程的发展。2015年9月,我校成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研组”,旨在区别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同时,我校组建了信息化教育改革实验班,对starC+双屏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进行跟踪研究。2016年6月,我校教师申报了一批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微型课题,如:施黎伟的《数学视频课程教学效果实践研究》、赵颖的《starC未来教室在数学教学中对师生互动环节的助推作用》等,形成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一批关于“未来教室”的应用论文发表或者在评比中获奖,例如赵颖的《电子双屏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片断为例》发表于核心刊物《中学数学月刊》2016年第5期。
以激励促进教育信息工程的发展。为了鼓励教师使用和用好starC+双屏技术、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比赛和论文评比,我校制定了《苏州三中信息技术应用奖励条例》,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以激励促进教育信息工程的发展。
我是一个校长,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在我的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不是给他多少财富,而是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拥有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受益终身的本领,
苏乡师家
关于老师的问题,
问我吧
回复公众号,
想知道的我都告诉你。
这是属于你自己的品牌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