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时间的广播创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涂有权

文章来源:传媒聊斋


时间,广播人忙得一头汗。

图片取代文字成为传播新载体,这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创新传播的新做法,是新兴媒体带动传统媒体一起进入的读图时代。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取数据,绘形绘影,“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诸如此类的做法,已呈普及化趋势。这也是见真功夫的事情,不能对报告有全局的理解,不能从前后左右关照中找到亮点,一味看数字画图,就会有失偏颇,还有可能遗漏细节。苏州新闻广播创新传递声音,用说唱诠释新蓝图,又创新了形式,绘声绘色,唱出了广播的特色。

这里要介绍的是另一种做法,也和相关,在“传媒聊斋(RadioForum)”上赘言几句,仅供同行参考。

微信公众号“FM1007新闻广播”(乌鲁木齐新闻广播)2月15日推文,标题是《FM100.7新闻广播推出<首府民生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什么样的报告会引发热议呢?仔细观瞧,原来是乌鲁木齐新闻广播立足广播节目《首府行风热线》,将日常节目中反馈出来的民生问题,“做了相关数据分析,然后汇集了近30篇市民反映最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建议,并特别制作了这个民生报告。我们把民生报告送到了上,也希望能够给委员们传递更多的来自于老百姓身边的民生问题。”

真是有心人。广播节目制播过程中,有很多散失的内容,与实际播出内容相比,只能算是“边角料”,边角料的价值可能无法在主流渠道体现(或者说与定位不符、与制作人的主观诉求不搭),就如同电影中NG镜头,最多只能放在片尾当个彩蛋,但往往成为吸引观众的另一个要素。

这些具体的民生问题,在众多的广播节目中都有体现。自从有了与广播的交互,尤其是“政风热线”“政风行风热线”这一类节目的开播,受众乐于通过媒体渠道反映问题,希望借助媒体的权威平台以及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对话通路,协助解决问题。而广播节目的直播时间是有限的,能够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接进热线并得到直接对话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就会有很多线索、问题散失,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种散失无疑就是损失。北京电台新闻广播《新闻热线》栏目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一档通过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实现舆论监督的广播节目,电话量大,市民打电话时,经常会听到线路正忙,建议留言的录音。这也造成了新闻热线的记者编辑无法在第一时间准确获知听众的诉求。类似的情况在很多电台都存在。

作为媒体机构,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参与社会治理,能进一步凸显其权威性,夯实影响力。乌鲁木齐新闻广播通过制作民生报告的方式,将散落的民生诉求汇集成册,并进行加工处理,为代表委员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了重要的原始素材,服务了民生,表达了诉求,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