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苏州园林》:把握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把握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杨和平

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深入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认真研读作者用什么方法去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即把握文章用什么“说明方法”去说明事物。

把握说明方法,我们不能仅知晓“用了什么方法”,还要知晓“怎样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知晓“运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什么问题”,“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真正理解一种说明方法,必需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能结合文本说明是如何运用的;第二,运用这种方法说明什么问题;第三,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什么效果。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运用什么方法说明什么问题起到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以《苏州园林》的第三自然段为例,来做一些分析。

我们先来看第一层次的问题,即“用了什么方法”。这是最浅层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和教学就到这个层次便浅尝辄止了。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发现了两种说明方法,一是“作比较”,二是“打比方”。为了集中分析,本文,我们仅分析“作比较”。很多时候,我们仅仅了解了“是作比较”便就此作罢。这于我们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既然我们认为这段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们就要做一些具体的分析,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以把“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怎样比较”搞清楚。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发现,实际上,这段话有两组比较,第一组是用“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进行比较,第二组是“打比方”中的作比较,用“讲究对称的图案画”与“讲究自然之趣的美术画”进行比较。当然,仅仅清楚了“是作比较”和“怎样比较”,还只是了解了作比较说明方法“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第二层次的问题,即“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先看第一组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它们的特点是“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它们“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的情况是“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绝不讲究对称”。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知道,作者通过这个比较要说明的问题是“苏州园林是不讲究对称的”,即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二组比较,“图案画”比方的是“对称的建筑”,“美术画”比方的是“不讲究对称的园林”,作者要说明的问题是“苏州园林是美术画,是不究讲究对称的”,也即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这个问题。将两组比较放在一起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要说“苏州园林是美术画,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求自然之趣”,这正好照应了文章的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运用一种说明方法,去说明一个问题,有其直接的目标问题,也有其间接的终极目标问题。这里的两组比较,直接说明的问题是“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间接说明的终极问题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是“起到什么作用”。这段话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们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比较?其比较的目的是什么?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了事物的差别和优劣了。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作比较的基本作用是“使读者通过比较对说明对象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和强调说明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这里,作者用“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进行比较,用“讲究对称的图案画”与“讲究自然之趣的美术画”进行比较,“苏州园林布局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个“不对称”“讲究自然”的特点就被凸显了出来,进行了有效地强调和突出。比较中,我们很清楚地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优势,认识到苏州园林与其它建筑的差别所在了。

综合以上三个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以第一组比较为例,对这段话中的“作比较”说明方法进行一点小结:作者用“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作比较,来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突出苏州园林的布局追求自然之趣,给读者留下了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

20120730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