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警苑文丛 | 道启东南 文开吴会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权威发布,读懂苏警。


说我们江苏是一个教育大省,我想大家一定会一致举双手赞成吧?的确,自古以来,江苏地区就是人才辈出,尤其是到了唐宋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迁,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科教文化事业也是蒸蒸日上,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还是清朝的江南省,都是毫无争议的教育大省。清代甚至有“天下举子,半出两江”的说法。仅康熙初年,全国一大半的赋税,以及考取功名的人,都来自两江,以至于清朝政府不得不把江南省一切为二,这才有了今天的江苏省(江宁府、苏州府)安徽省安庆府、徽州府)




不过,我们不能忘记,至少在《史记》中,长江中下游的“勾吴”还是一个“茹毛饮血、荆棘蛮荒”之地,那么,是谁让昔日的不毛之地,最终超过北方,成为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一大中心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正是他,为了寻求知识与真理,跋山涉水,从南方来到鲁国,将孔子的思想传播到南方,用儒家文化的火种照亮了人们闭塞的精神世界,功盖千秋,泽披后世!


  

让我们先翻开《论语》,看看《论语》中言偃的身影……

子之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 阳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亦称言游,又称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今江苏省常熟市)。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学成南归,道启东南,对江南文化的繁荣有很大贡献,被誉为“南方夫子”,尊称言子,唐开元封“吴侯”,宋封“丹阳公”,后又称“吴公”。



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习于礼,在孔门十哲中以文学著名。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孔子曾称赞言偃道:“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子游和子夏同列文学科,文学指诗、书、礼、乐文章而言,所以子游之学以习礼自见,更重要的是他能行礼乐之教。




言偃大约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后期来学。他后来在鲁国出仕,为武城宰,在治内施行礼乐教化。此外,孔子过世后,言偃也继续孔门的教学活动,指导后进的儒者。言偃名列《论语》所称“四科十哲”之文学科,“文学”意指经典文献。唐代,玄宗追封“吴侯”。宋代,真宗加封“丹阳公”,南宋度宗又进封“吴公”。明代,世宗诏改“先贤言子”。



言偃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武城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当时言偃在武城担任邑宰,孔子和其他学生到武城的时候,听到城内传来礼节仪式中所演奏的音乐。孔子听到这悠扬的乐音,不禁微笑,对言偃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武城这小地方,用得上治国的礼乐吗?言偃回答:“我以前听老师说:‘居官者学习道,就能懂得爱民;百姓学习道,就能懂得礼义而容易治理’。”孔子笑着对其他学生说:“你们听着,偃说的话才对,我刚刚只是跟他开玩笑罢了。”孔子心情愉快,是因为看到言偃学有所成,并且实际应用、教化百姓,由此也可以看出言偃为学、为政的成绩。




另一方面,孔子过世后,言偃也继承老师教育年轻一代的遗志,为后学者传道、授业、解惑。《礼记》几次提到“子游的学生”问礼、行礼的活动,荀子在批评战国晚期学术风气的时候,也特别将卜商、颛孙师与言偃三人的后学并列,可见言偃的弟子(甚至再传弟子)也是活跃在战国时期的儒者,只可惜今天已经不清楚究竟有哪些人物了。



传学的弟子之中,言偃之学与卜商之学比较相近,两人都以熟悉经典文献知识闻名,也同样认为文字制度有“载义”的功能,需要尊重与重视。所以当有若谈起他认为丧礼可以不必太详细规定各项动作,让生者尽情表达哀思就好的时候,言偃马上反驳,认为礼的仪节蕴含了“节制”的意义与作用,使人不至于过度放任情感,不能随便废除。《礼记》不仅如此,言偃还曾经利用礼节的言外之意来讽谏卫国的司寇文子。文子的兄长惠子不依照宗法的规定,立了庶子当继承人,所以言偃去参加丧礼的时候,就故意穿错丧服,又故意站错位置。衣服与位置虽然看上去只是些繁琐的规矩,其实其中蕴含有区别亲疏远近的意义,言偃想要藉由这些错乱,指出惠子废嫡之举的不当。文子一开始不明白,提醒言偃回到比较尊贵的宾客席,但是言偃却不肯移动,文子这才恍然大悟,将文子的嫡长子带到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而言偃也就回到了宾客之位。《礼记》从这两则故事看来,言偃认为君子之德需要透过文字制度陶冶,这个基本立场与卜商是一致的。



言偃和卜商见解不同的地方是,在藉由学习文字制度,来掌握精神意义的过程中,卜商比较注意学习这件事的重要性,言偃则比较注意到精神应该要比文字制度重要,不能反客为主。所以言偃虽然反驳有若,但也说:“丧致乎哀而止”(丧礼只要表达出哀思即可,不需要伤害自己的身体精神)(《子张》),另外他也曾经赞赏卫国简子变通行礼,是能掌握礼的精神来行事。(《礼记》)言偃与曾参、有若、卜商等弟子之间虽然见解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为学宗旨都是要修养德行,成为孔子之学理想中的仁德君子,所以他们彼此之间的往来讨论,其实是同学之间的切磋讨论,在过程中可能有些意见会互相融和,也可能会激荡出各自的想法,从中也发展出儒家学问更丰富。



言偃晚年继承了老师孔子的愿望,辞官回到了江南,到处讲学传道,使得儒家思想在江南开枝散叶。相传公元前444年,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学文习字,更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倡导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为“贤人”。为纪念这位毕生致力于传学兴礼的贤人,后人将县名取为“奉贤”,建造了“言子祠”,以表达怀念之情,更彰显后人以言偃为楷模,崇尚“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民风。


言偃去世后,葬于故乡常熟虞山南麓。康熙、乾隆在南巡的时候,特赐“道启东南”、“文开吴(吴郡)、会(会稽郡)”的匾额,以表彰他卓越的贡献。至今,在常熟的文庙内,专门设有言子的“专祀”,接受世人的膜拜。我想,当如今人们惊叹于江苏的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忘记言偃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想,的这首《自言子文学书院射圃谒言子墓》,或许是对他光辉一生的最好总结了吧!

北山夫子尚遗阡,南国文章叹倒澜。

栖鹄丽龟留射圃,眠龙变石护桐棺。

千秋风气开吴会,六艺渊源祖杏坛。

一瓣心香赊礼谒,瑶墀独立久盘桓。


文:徐崟棠,编辑:田晨

投稿邮箱:wx@jspi.cn



江苏警官学院官微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