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毛线批发联盟

江南名士陆文夫心目中的周瘦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写陆文夫,有个苏州文化名人,不得不提。因为有了一直保持传统文人生活的他,苏州文化才得以传承,包括陆文夫在内的文化人,才有了传统文人的生活情趣。陆文夫的小说神韵、品佳肴美酒之道,多是师承了这位江南名士。

他就是前面陆文夫提到的周瘦鹃。他与包笑天在清末民初,翻译、创作、编辑大量文艺作品,因内容多是才子佳人、卿卿我我,而称之为“鸳鸯蝴蝶派”,于戏谑之中带些贬义。其实这是文学史家并未读懂张恨水、包笑天、周瘦鹃等人所写的“社会问题”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而对他们的误解。我为了写《民国清流》这部书,曾认真研究过他们的作品,他们从不同侧面,带着各自的人生经验,将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畸形生活景象,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展示出来,虽然忽视在审美意义上观照生活,人物似也不够典型,但他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为其所见所闻“立此存照”,为我们提供了足以视为真实的原生态的社会历史生活图景。君不见“战士”的“狂热”已消遁,隐士的风雅却如陈坛老酒,依然飘香。



周瘦鹃懂英文,创作的同时,一直热衷于翻译欧美名家文学作品。其中《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19173月由上海中华书局结集出版。其时正在主持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工作的鲁迅,见到此书,。周瘦鹃创作的小说,多是婚恋不幸,失恋者终生饮恨,有情人难圆美梦为内容的“哀情小说”。如《恨不相逢未嫁时》等,实是对封建社会违反人性,违反爱情本性的残酷性,给予暴露和批判。如鲁迅在《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所说:对比“大团圆”与“偶见悲剧结局”的小说,周瘦鹃的小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

一次陆文夫来北京开政协会议,我晚上去北京饭店拜访他,特意向他求证他的老乡周瘦鹃对他的影响。陆文夫说:“余生也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有机会与周先生共席。”陆文夫中学毕业后,进入苏州作协工作。那时苏州作协小组成员约六七人,组长就是六旬出头的周瘦鹃,年纪最轻的陆文夫,愿意听候前辈周瘦鹃的差遣。那时每月要召开两次小组会议,自然要谈文学创作,然后一定是聚餐,到松鹤楼去吃一顿。每人拿四元,由陆文夫负责收付。那时相当一个人月工资的近三十元的酒席,已算很排场了。



陆文夫回忆那段时光时,很有点他饮酒的状态,很投入。他说每次聚餐,都是周瘦鹃提前三五日,到松鹤楼确定日期,指定厨师。周瘦鹃说,不懂得吃的人吃饭店,懂得美食的人吃厨师。每到聚餐之时,众人鱼贯上楼坐定,厨师早已在那里微笑恭候。菜肴已由厨师选定,周瘦鹃笑答:“甚好!”不久,炒鳝丝、炒虾仁、炒腰花等等,便陆陆续续端来,撤下,品味极多,每上一道,周瘦鹃都点评一番。众人吃不过来,每样只吃一两箸。周瘦鹃的美食理论是“尝尝味道”,若想吃饱,到面馆一碗面足矣。到流水席流过,厨师忙来征求意见,怕宠骄了厨师,周瘦鹃总是说:“唔,可以吃。”那厨师得到真谙美食之道的大家肯定,已满脸生光了。在周瘦鹃左右时间一久,陆文夫不仅懂得了美食之道,也悟出了周先生的小说之道,都是文化,相通之处多矣。

周瘦鹃是“八一三”淞沪之战时,从孤岛上海返回故里苏州的。购宅种花,莳弄盆景,著有《花前琐记》。,周瘦鹃的家被抄,精心栽培、价值连城的花木盆景,,伤心绝望之后,于1968年血腥弥漫的八月,如同北京老舍投太平湖自尽,周瘦鹃也选择了投井,来捍卫文人的人格和尊严。老舍自尽,使京味小说大伤元气,周瘦鹃之死,象征苏州文人生活的终结。



陆文夫曾痛心疾首地说:“周瘦鹃先生,可是苏州文化孕育的文化大家呀!”

我不敢说陆文夫继承了苏州文化、苏州文人生活的衣钵,但他的茶道、酒趣、食经,还有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文化人格,也让我懂得了源远流长的苏州文化。

几年前,我在甘肃开会,突然从朋友那里,得到陆老哥仙逝的消息,悲从中来,泪眼向南,那张一笑便露出满口白牙,眼角眉梢已爬上几分暮气的陆老哥,竟然如苍然的远山,心里便有了无地埋忧的怆怀……

 

经由作者授权,节选自汪兆骞新书《往事 流光:见证文学的光荣年代》(重庆出版社)



举报 | 1楼 回复